文章正文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已远超国际公认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标准。在此背景下,养老保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专家认为,在高层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看点1:加快第三支柱发展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由用人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由家庭或个人安排的养老储蓄计划,即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专家认为,如果仅靠基本养老金支撑,居民在退休后收入出现下滑,恐怕无法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加快构建以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而第三支柱作为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的制度,是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加快第三支柱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的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支持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郝彦)9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就十年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会上介绍,我国老龄化整体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从城乡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